当前位置:就业创业工作处 >> 学生服务 >> 职业辅导 >> 浏览文章
别样毕业季,我的求职故事|王璐瑶:做好准备,迎接你的那颗糖
作者:就业创业工作处 日期:2020年07月08日 浏览:

从升入毕业班开始,求职就成了我们绕不过去的话题。这段旅程或许长、或许短,或许跌宕起伏、或许平淡无奇,但所有经历都只有一次,这让日子更加值得把握和珍惜。现在的求职季还没有过去,还有很多机会值得耐心等待,此刻写下这篇求职分享,也仅是根据我个人所见所想、所思所得,仅供大家分享和参照,求职路长,我们都在摸索中总结和前进。

明确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、发展领域

在求职前,对我们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、发展领域有大致的框架和认知,会让我们的选择更加可靠。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我们来说,据学院之前的统计,媒体、互联网企业、高校、公务员事业单位、国企、私企都是重点去向。不同领域的工作模式和状态各不相同,对行业具体运作模式、工作内容最好有个整体认知,以便自己提前做准备。

根据自我认知确定求职偏好和求职类型

通过了解师兄师姐、身边同学的求职经历和结果,每个人最后所从事的工作,大多都和他们的经历、性格比较符合。比如,一些创意十足脑洞大开的同学去了互联网,学生工作做得出色的同学去了高校,喜欢文字表达、拥有新闻理想的同学去了媒体、出版行业......求职到最后,多数人都可以根据自己长期形成的兴趣爱好、天赋能力,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。因此,在寒暑假时间里,多多去尝试不同领域,到感兴趣的岗位、单位进行实习是很有必要的。

当然,第一次求职时比较迷茫,出现自我认知动荡、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、想做什么的现象很正常,这也没关系,大家都是第一次做毕业生,都是这样走过来的,经验不足、走些弯路可能也无法避免。即使最后在毕业时没有找到非常满意的工作,我们的人生还很长,学院老师们也给我们举过很多个“先就业、再择业”的案例,一考尚且无法定终身,更何况是毕业找工作。

积累相应的实习、实践经验

正如上面的介绍,挖掘自己的兴趣领域、了解心动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,这是提前进行实习的意义之一。意义之二在于,成为“有相关经验的人优先”这条要求的对象。求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,他们通过简历来了解我们是否为他们想要的那个人,几乎所有的网申、投简历都会有“实习或工作经历”这一栏。其中媒体行业更为明显,比较看重有无媒体实习经历,并且要与求职岗位性质相对应。例如想要申请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岗,那么互联网的实习经历效用可能会打折扣;像前段时间人社部下属的“中国人事报刊社”的编辑记者岗,在招聘时要求发送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两篇。高质量、高吻合的实习经历会增加我们求职的竞争筹码。第三,拥有与面试官交谈的素材。在面试过程中,不少面试官都会问求职者之前的实习经历、实习收获,或者根据过往经历谈对当前岗位的认识和理解,这是可以提前准备的一道题。

对于实习工作的申请,有以下几个方法:新闻传播领域就业服务类微博、公众号非常多,也有“实习僧”这样比较全面的实习推荐app,他们会发布各种领域的实习信息,通过他们发布的公告可以进行申请。另外,也可以通过学院老师、师兄师姐推荐的方式参与实习,有些实习单位会直接对接到学院,老师也会经常在群里转发,大家可以多多关注。

多与老师、师兄师姐咨询交流,积极参加就业经验分享会

在信息搜集、建构初印象的时期,我自己非常受益于学院举办的就业经验分享会。祁老师和刘老师每年都会邀请往届的师兄师姐回院做分享,包括教育领域、公务员事业编、传统媒体、互联网行业等。师兄师姐会根据自己的经历,为我们坦诚分享所处行业的现状、笔试面试备考经验、求职过程的心路历程,这些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,每次听完都会满满感动,大概这就是薪火相传吧。

地毯式搜索信息,与同学互通有无

在求职过程中,正如很多人说的,找工作是一场“信息战”。在秋招、春招投简历网申的时候,应该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信息渠道和来源,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就业网站。像北师大英才、人大就业、北大就业、清华就业、国企招聘、北京市人事考试信息网等公众号,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这些网站,都会对各大单位招聘信息进行推送。在求职时应该定期刷新,对于招聘单位填报要求、截止时间做好汇总,及时填报。

尤其是在疫情期间,很多春招信息都相对延后,毕业生在写论文和投简历之间奔波忙碌,有时会忽略和遗漏掉招聘信息,对于报考时间比较紧张的单位,容易错过截止时间。此时,同学之间互通有无就显得更加重要,互相提醒,彼此推动,大家惺惺相惜地走向最终胜利。

脚踏实地、绝不放弃

写到最后,回想研二这一年,再次觉得找工作真是一言难尽。看似方法可循,但又处处充满变数,可能是失望也可能是惊喜。但无论如何,只想说,大家一定不要放弃,坚持到最后,总会吃到那颗糖。从八九月份开始,互联网国企公务员媒体纷纷吹响了冲锋号角,把我们迅速裹进这场“混战”。简历一改再改,网申一投再投,换回的可能是石沉大海,这时候太容易心累了。在秋招后期的时候,很多笔试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凑,赶场一样跑来跑去,北京的冬天总是很冷,让本不愉悦的心情更容易雪上加霜。对于这一点我还没有很好的方法,因为自己也是易崩溃体质,我的缓解方法就是和同学一起倾诉吐槽,互相鼓励打气。

印象很深的一次是,十一月份的时候,接连考了好几场笔试,已经身心俱疲,再去参加一个报社考试的时候,中途就很想放弃随便写写,但又觉得来都来了,至少要尽力完成吧。那天真的很冷,考场门口还打不到车,等了很久我和孟博终于坐上了出租车。我们两个瘫坐在后面,为笔试没发挥好而失落,为看不到前路而迷茫,又强撑着给自己打气,与窗外的车水马龙、人流喧嚣形成鲜明对比,就是那种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,但还是告诉自己好好坚持住的矛盾感。后来看到笔试结果,也没有预想得那么差。这也让我相信,不要放弃,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,或早或晚,你总会吃到那颗糖,可能在今年,也可能在以后某一年。

身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,甜或苦,笑或泪,个中滋味再回想时,会很让人感慨,也让人很感动。走到现在,真的要感谢学院老师事无巨细为我们操劳,感谢师兄师姐的关心和建议,感谢朋友们的鼓励陪伴,青春有求职,青春也有你们。无论此时得失如何,都祝愿我们付出努力之后,能够拥有好运气!

来源: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U1Dqygn8gP3zBTTgwdwjw


| 打印 | 关闭 |